4月17日,临泉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县委主要领导调整决定。至6月4日,八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已全部到岗到位。6月2日,省委也宣布了阜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职的决定。
浏览新任领导简历,八个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平均年龄48.9岁,最大55岁,最小38岁,可谓年富力强、阅历丰富。他们大都从基层做起,经过乡、县、市多岗位锤炼,既有丰富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又有高瞻远瞩的机关工作经验。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的阜阳来说,难能可贵。
“一元复始万象新。”作为热心家乡发展的普通网民,对于我可爱大阜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一点体会、观察和理解。愿以吾卑微之言,尽我微薄之力。
关于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阜阳市深入落实《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智慧政务建设,组建成立营商办公室,以实际行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但是,在我市营商环境全方位积极向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单位的科室和具办人依然为难刁难客商,存在“吃拿卡要”情况。曾有位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在大会上讲到,据客商反映,当前阜阳营商环境已有根本改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都很好,只是还有些具办人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下决心好好解决。笔者也曾遇到一位客商,说过此类问题。虽然有投诉机制,但客商也不敢投诉。不管怎样,“县官不如现管”,事情最终还是由他们来办。客商托人找找关系,协调协调了事。
如何打消客商的戒备心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各级营商办由被动应对变主动服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向深水区进发,是政府职能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
今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乡村振兴战略了,新闻频出,好事不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央下发文件要求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选派工作。
省市也相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市第八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工作。当前,阜阳市乡村振兴局已挂牌成立,全市第八批1591名选派干部已进驻到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看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攻坚战就要在阜阳大地打响了。
![]()
消失的是老宅,回不去的是故乡。曾经,我们阜阳广大农村地区可以说是“很不景气”。乱占耕地建房随处可见。老屋破旧不堪,多年失修。楼房越建越高,村里人越来越少。青年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净是“99+61”部队。
记得抖音上,有位妈妈年后外出打工,孩子奔跑者、哭喊着不让妈妈走,看着让人心酸。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农业结构不优、乡村工业不强。青年人在家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别无选择,只有外出。
乡村振兴,笔者认为首先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地做好村庄和产业规划工作。杜绝房屋乱建,做好旧村复耕。大力扶持种养植业,全力培育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同时,要抓好乡村文明,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重焕新生,留住乡愁,让乡村振兴永驻阜阳大地。
关于城市建设
2015年阜阳城市规划出炉。根据规划,至2030年阜阳城区人口规模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定位为全国著名的农副产品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豫皖省级区域性中新城市。开发区、阜合产业园区、城南新区、高铁新区、西湖新区几大板块功能不一,各具特色。
这几年,阜阳城市建设可谓热火朝天、日新月异。一条条大路应运而生,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目前,阜合产业园、城南新区已有规模,高铁新区、西湖新区初具雏形。难怪在外的阜阳人,春节回家过年时,再也认不得阜阳,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阜城变化之大,让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2020年,阜阳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成功进爵全国文明城市。
然而,阜阳如同其他三线城市一样,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建筑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品位等通病,交通拥堵、停车难也广受诟病。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巩固。城市综合管理,应更多一些人文关怀。
如何有效解决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是我们市民的热切期盼。加快高铁新区和西湖新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也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对于西湖新区,可以把共青中学重新选址,扩大规模,招兵买马,组建西湖新区第一中学,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新区建成后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创建成果,把城市建设与提高市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2017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宣布正式启动西湖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拟规划建设具有宋代建筑风格、还原颍州古西湖36个著名景点、融入现代旅游新业态的高端旅游景区和国家JI旅游度假区。西湖景区核心区将超过24平方公里,水面积将达到6.6平方公里。这将是中国四大西湖之中水域面积最大的西湖。消息传出,市民欢呼,引爆微信。规划新区房价顷刻暴涨,据说一套已经谈妥的民房,一夜之间涨了8万。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目前颍州西湖建设已初具规模,西湖大道已建成通车,晴雪路、紫阳路、探荷路等八条道路正在施工。今年“五一”,颍州西湖试开园,邀请市民游览西湖,当“体验官”。
笔者有幸被邀,先睹了颍州西湖当今风采。笔者沿湖漫步,饱览美景,但总觉得颍州西湖平铺直叙了一些。周边和景区内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缺少必备的餐饮、住宿、休闲等基本设施,无休闲娱乐项目。距离致力打造的5A景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擦亮颍州西湖这张阜阳名片,成功创建5A景区,是阜阳人民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颍州西湖要像杭州西湖一样免费开放,仅核心景点和游乐项目收取门票。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休闲娱乐游玩项目,打造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千方百计地留住过夜游客,推动颍州西湖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把颍州西湖建设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旅游胜地。
关于高铁西站
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阜阳高铁站最终选址机场东侧,并于2015年底正式开工,2019年12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阜阳西站站房面积约4万平方米,站内共设7台17线。这是继合肥南站之后的省内规模第二大高铁站。
阜阳西站的建成,缩短了周边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阜阳及周边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对助力皖北地区乡村振兴,推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响应市委号召,全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高铁全覆盖,阜阳怎么办”大讨论。
当前,高铁新区正在紧张建设,但一些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缺少必要的商场、宾馆、饭店等基本生活设施。“高铁经济”效益发挥不优。
如何发挥好“高铁经济”的最大效益,利用好高铁发展旅游,做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避免出现“虹吸”现象,至关重要。高铁新区承载着阜阳人民太多的心愿,高铁西站寄托着阜阳人民太多的期盼。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俱往矣,新任领导同志在以往各个岗位上均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屡创佳绩;看今朝,承载着一千万阜阳人民的热切期盼,相信新一届班子一定会带领阜阳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