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9
阜阳新鲜事儿
来自安徽
阜阳在线
2022年“阜阳市最美医生”评选结果揭晓,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杨一红等10人获评“阜阳市最美医生”。 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保持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高尚情操,今年6月,阜阳市委宣传部、阜阳市卫健委组织开展了2022年“阜阳市最美医生”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动员、组织推荐、遴选考察等环节,杨一红等10位同志获得2022年“阜阳市最美医生”称号。个人事迹 杨一红,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急诊医学硕士,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主任,安徽省急诊医学分会复苏与心脑血管疾病学组委员,安徽省急诊医师协会急诊内科学组委员,阜阳市急诊医疗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阜阳市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近五年共申请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3项,开展新技术4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科技核心及以上8篇。刻苦钻研,勇攀急诊医学高峰 杨一红常年坚守在急诊一线,努力学习各项急诊急救技术,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科室同事一起开展了多项开拓性的急诊医疗工作:1、优化急诊各项流程:随着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救治能力,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市医院南区急诊运行后,他带领科室优化了多项急诊流程,包括急性胸痛、脑卒中以及急性上消化出血等疾病的快速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急诊抢救效率。2、急性中毒的精准化诊断和治疗:由于阜阳位于皖北地区,农业人口较多,急性中毒,尤其急性农药中毒事件屡有发生。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时,经常出现中毒的毒物病史不明确,或者中毒的剂量不清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克服这个难题,杨一红在2019年率先开展了急性中毒的精准化定性和定量检测,该项新工作目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病人至上,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急诊科的病人病情常常紧急而凶险,对于医生的反应速度和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救护车送来的病人有心脏骤停的、休克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服毒自杀的、还有溺水、电击伤的等等,经杨一红主任双手抢救的生命已经不计其数。他清晰地记得2020年的一个深夜,一位中年男性被家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室时,已经完全意识丧失,面色紫绀,脉搏消失,杨一红立即组织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期间患者反复室颤,共除颤10余次后,患者逐渐恢复了正常心跳,心电图提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实施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心脏血管开通,脱离了生命危险。患者出院时,其和家人表达了无限的感激,双手把锦旗交给了他所在的急诊抢救团队。新冠抗疫,冲在急诊第一线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伊始,按照医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他作为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同时又是急诊内科的一名负责人,迅速组织科室全体成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让全员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最终实现科室无一例新冠患者漏诊和科室医护人员零感染。 经过全国人民的一起努力,国内新冠抗疫的胜利曙光即将出现,但是国外的新冠疫情开始爆发,源源不断的新冠患者入境流向国内。省委、省政府立即工作部署,加强入境赴皖人员管控,实现闭环运转,转运至安徽后统一隔离、统一管理。他接到通知后,火速奔赴上海境外入境人员抗疫前线。他负责处置归国人员转运途中突发的各种医疗意外以及他们的体温监测。 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整个转运途中除了中间在一个服务区短暂停留,其他服务区一律不能停留。同时,因为境外归国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不确定性,是否处于潜伏期、或者故意隐瞒感染病情,口服退热药物等情况,所以他们的防护等级为二级防护,又加上路途中是不允许开空调的,穿着防护服十分闷热。到达合肥短暂停留后,他们又要立即返回上海驻地,等待执行下一次任务。在上海的境外抗疫中,他所在的工作组共转运入境人员100余人,其中包括1名感染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杨一红在急诊科工作期间,由于勤勤恳恳,非常敬业,获得了多项个人和团体荣誉,并多次被安徽电视台、阜阳电视台、阜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实,外表看似坚强的他,内心也会有脆弱的时候,自己除了是医生也是父母的儿子,孩子的爸爸,眼前是家人,身后是患者,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继续坚持奋斗。人们都说家里的灯,为夜归的人而亮,而彻夜灯火的急诊科,时刻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点亮着一盏灯,他愿意继续做那盏守灯人,勇往直前,为急诊事业奋斗终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