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体制内剩女:一个日益庞大却被悬置的群体
留在县城体制内图的是稳定,而同龄有理想有活力的年轻小伙子,却基本都出去拼搏了,于是她们就难以找到如意或匹配的另一半了... 近年来,中西部欠发达县域“剩女”的出现,改变了之前“剩女在北上广”的传统认识。
县城里的“剩女”们具有明显的“体制”特点,主要出现在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机关内,其中女教师是剩女主体,县乡女公务员呈现出越剩越多的趋势。
研究发现,县域体制内女青年普遍希望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体制内男性青年作为婚配对象,但体制内的男青年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这一择偶需求,于是出现了体制内男性“香饽饽”、女性“越剩越多”的现象。
这一现象背后,是县域青年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缺失和流失等问题。因此,在政策上进行人才扶持,引进和留住青年人才,不仅是解决县域剩女问题,而且是解决欠发达地区脱贫和发展的问题。
需要澄清,“剩女”在本文中是一个中性的指称,没有任何贬义。博雅君认为,结婚与否是个人自由,并非必选项,应以是否幸福为衡量标准。
县城体制内剩女:一个日益庞大却被悬置的群体
▍导论
负责主考的干部说,在普遍缺少男老师的情况下,只要男生进入面试,用人单位一般都会考虑录取,但进入面试的4名男生实在是太差了,不敢要,怕误人子弟。这一方面反映了男性大学毕业后回县域任教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愿意回县域任教的男性大学生,其个人素质也相对不高。
▍县乡女干部越剩越多
“自己是公务员也想找个公务员。如果找个非公务员或是体制外的,感觉是下嫁”。
“条件好的男性,一听说在政府办工作就摇头,觉得这个工作不着家,天天加班,又要经常出差,不顾家。提拔后,越是觉得优秀的男生少。条件差一点的,我自己又看不上。总之,稍微好一点也都成家了,优秀的男性都往外走了。”
“小地方,优秀的男生并不多”。
“我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不知道选哪个女孩做女朋友。因为我的一个女同事经常找我玩,帮我代课、打饭、送水果什么的;乡镇的一个女干部也时常打电话约我散步;还有乡镇卫生院的一个女护士也对我表示有好感,而且人也长得漂亮。所以,真的不知选哪个好,好苦恼”。
D县每年10月是新公务员入职期,这一时期,县域未婚体制女青年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纷纷出动,找人牵线,吃饭,散步,争相预定某位新入职的适龄体制男青年。此时,县域女教师是女公务员强有力的竞争者,因为教师职业在工作时间和抚育下一代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况且女教师人数众多,漂亮的女生也相对居多。因此,在适龄男公务员数量有限的背景下,以及“女公务员想找公务员,男公务员愿意选择优资女教师”的择偶意愿下,县域适龄女公务员容易出现“越剩越多”的现象。
▍县域剩女背后的青年人才困境
“随着地域间的横向流动来实现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通常具有较强的职业流动能力和较开放的社会流动观念。但是,人生进入婚恋年龄,频繁流动尤其是地域间流动,客观上会减少她们的婚恋机会,主观上会影响到她们对婚恋机会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