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肿瘤医院“抗癌工具箱”又添新成员——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放射粒子植入术
粒子植入治疗是放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一颗颗带有放射性的“粒子”通过针道,按照有序的排列,一颗颗植入肿瘤内,从肿瘤内部瓦解瘤体。主要对前列腺癌、肺癌、肝癌,临床上的疑难复杂实体肿瘤或腹膜后、盆腔及椎体附件广泛转移的实体肿瘤具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外科治疗不理想,放化疗后复发肿瘤或放疗不敏感的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等实体肿瘤效果显著。
但是,如何更好地设计穿刺针道,如何更合理地充分利用每一个粒子,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课题。
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直接取决于剂量分布,而剂量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插植针的空间分布。肿瘤的不规则生长会危及器官、骨骼阻挡,也限制了穿刺针的插植位置,术中需多次在CT监视下调整进针角度、深度,效率偏低,同时也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传统治疗模式为术中徒手经验插植,要将术前计划准确地复制在手术中,对于医生的经验、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3D打印是新兴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具有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的特点。医疗行业个体定制化需求显著,鲜有标准的量化生产,3D打印技术凭借其优势特点率先在医疗领域获得应用上的突破。
3D打印技术的发展让粒子植入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提升。
3D打印技术联合粒子植入治疗,为病人量身定制出与其解剖结构、穿刺进针路径相匹配的个性化3D非共面模板,是一项高科技、高精准的微创技术。
在3D非共面模板上,设计出植入粒子的针道,按照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每个针道的深度、角度及植入粒子的数目,避开血管等可能危及的器官,达到术前放射治疗计划与术中实施的高度吻合。
3D 打印非共面模板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肿瘤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后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定义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的限制剂量,设计穿刺针针道信息,然后3D打印机打印出个体化的模板以辅助 CT 引导进行放射粒子植入。
准确的术前计划及精准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是 3D 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 CT 引导 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转移瘤成功的关键。
该技术具有定位及定向准确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缓解疼痛及部分神经损伤,肿瘤周边放射剂量可迅速减低。
这种微创治疗手段为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实现精准穿刺、精准复位、精准植入,使剂量学方面质量控制得到严格保障,做到“针针精准,粒粒见效”,有效提高广大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周期,是我院在晚期肿瘤治疗、服务广大患者的又一技术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