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路上步履坚:看阜阳律师为弱势群体“撑腰”
当农民工的血汗钱被长期拖欠步履蹒跚,当古稀老人因事故赔偿陷入困顿无助彷徨,法律从未缺席。律师们以专业法律素养为矛,以真挚人文关怀为盾,主动上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受援人追回欠薪、赢得赔偿。
在颍上县新集镇,一桩困扰农民工于某许久的烦心事,终于在安徽慧民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波的不懈努力下画上圆满句号。
事情发生在于某务工的工地上,工地老板拖欠于某的血汗钱已久,于某多次讨要无果,眼看辛苦付出迟迟得不到回报,于某向当地司法所寻求帮助。经过沟通交流,马波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他多次走访收集证据,进行上门法律服务,收集、整理证据材料,维护于某合法权益。最终,经当地人民法院判决,工地老板按约支付工资,拖欠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无独有偶,近日,临泉县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的成功处理让法律的温情照进老人心底。
案件的主人公侯某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然而就医药费和后续赔偿问题却始终未能同肇事司机、保险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的侯某生活陷入困境。
临泉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侯某的求助后,迅速启动上门服务机制,安徽安一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曙光随同前往。了解案情的过程中,孙曙光仔细倾听老人诉求,安抚他的情绪,讲解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让老人进一步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后,孙曙光认真审核、梳理侯某的证据材料,确定理赔项目、金额等,详细制定开庭方案,在庭审中据理力争。最终,临泉县人民法院支持了侯某的诉讼请求,判决保险公司赔付各项经济损失9万余元。
赓续前行,
法援之路永不止步。
追回的血汗钱、赢得的赔偿金,不仅仅是个案公正的彰显,更是法治社会对弱势群体最温暖的承诺。律师的奔波、沟通、研判与坚持,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受援人手中实实在在的权益。我们深知,如马波、孙曙光一般的阜阳律师,正一步一个脚印,在具体实践中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
来 源:阜阳律协
实习编辑:宋菲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