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已有多名学生中招!紧急提醒……
2025年6月27日,学生李某(12岁)在家中使用家长手机玩“王者荣耀”游戏时,添加了一个陌生游戏好友。对方称其是游戏主播可以送免费皮肤。李某心动,遂按照对方指示登录了对方提供的QQ账号,并使用此QQ号进行沟通。
在沟通中,对方先后引导李某登录家长微信、告知家长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信息,使用该银行卡付款,骗得李某家长银行卡上12352元。李某家长直到看到银行消费短信提醒,才发现被骗。
7月10日,学生小静(13岁)在“小*书”APP刷到某明星视频,出于好奇,便通过视频中的二维码添加了所谓明星的微信。
后有人联系小静,对方自称为该明星的律师,声称小静添加明星微信后,涉嫌泄露明星隐私,要求小静接通视频“配合调查”,并出示了虚假“证件”。同时威胁,如不配合,其父母也需承担法律责任。
小静看到证件后信以为真,在对方诱导下与其视频通话,并按对方要求,索要母亲手机,展示母亲手机电子支付账户相关信息,并按要求扫描对方提供的微信二维码。直至家人发现其被骗,共计损失22500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7月6日,学生小刘(16岁)在“某鱼”APP上购买谷子(卡游徽章)被诱骗加入一个群组,诈骗分子以挑选喜爱的徽章为幌子索取小刘的个人信息。
交易过程中,对方称已将钱付给交易平台,让其添加平台“客服”进行收款。随后小刘将自己的收款码发送给“客服”,“客服”称小刘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过父母手机“垫付押金”才能发货。
在对方诱导下,小刘通过视频电话拍摄其母亲手机,并按对方远程指导操作其母亲手机进行汇款。对方以“退押金”为由,反复要求小刘扫码。直至母亲手机无钱支付后,仍未能退回押金,小刘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27400元。
1. 家长应妥善保管手机及支付账户,切勿向孩子透露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密码信息,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孩子在不知情或被诈骗情况下进行转账操作。
2. 家长应教导孩子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日常生活中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通过分享真实的诈骗案例,提升孩子的警觉性,避免其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3. 若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并保存好转账记录等证据,减少损失。
1. 暑假期间要时刻警惕各类诈骗陷阱,不轻易相信“免费领游戏皮肤”“明星互动”等诱惑,绝不向陌生人透露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也不要开启屏幕共享或下载不明软件。
2. 在网上遇到“账号冻结”“涉嫌违法”等恐吓时,千万别慌,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切勿独自操作手机,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3. 接到公检法工作人员来电时不必惊慌,公检法不会线上办案,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网络等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公检法机关办案时会当面向当事人出示工作证件或者相关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网络给当事人发送通缉令、逮捕证、拘留证等法律文书,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
4. 除防被骗外,还要注意切勿参与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手机卡及相关电子账户,跑腿取现买黄金、架设“手机口”等涉诈违法犯罪行为,谨防成为电诈“工具人”。
来源:临泉公安
实习编辑:代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