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保粮!临泉多乡镇联动,科技+服务筑牢丰收防线
入夏以来
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
给我县秋粮生产带来了严峻“烤”验
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面对旱情
我县迅速行动,科学部署
以“护水源、稳生产、保丰收”为目标
全面开展抗旱工作
杨桥镇
滴灌节水助丰产 “有事找书记”纾民困
在杨桥镇一处高标准农田,田地里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沿着玉米垄铺设,水流和肥料通过细小的滴孔缓慢渗透到玉米根部。
杨桥镇种粮大户杨凯:“这种滴灌的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玉米根部,最大限度减少水源的蒸发浪费。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可节水40%以上,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玉米健康生长。”
抗旱保粮,强有力的组织是关键。在杨桥镇二冯庄村,当地结合“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深入摸排需求,迅速在田间地头打井取水,解决了种粮大户王士全的燃眉之急。
杨桥镇二冯庄村种粮大户王士全:“之前浇地要跑到河塘抽水,麻烦不说,效率还不高,费时又费力。现在跟村里一反映,帮我们在田间地头上打了井,接上水管就能浇,有了村里的帮助,我们对今年的丰收也很有信心。”
目前,杨桥镇已经新增56眼机井,满足了30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全镇7万亩粮食作物已经完成了第一遍灌溉,第二遍正在有序进行。
杨桥镇二冯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克义:“我们通过有事找书记机制,第一时间搜集和解决群众的难题。面对当前的抗旱工作,我们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包保,明确具体职责,让每块农田都有人管、每处灌溉都有人抓,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影响,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韦寨镇
科学调水保灌溉 设施完善解民忧
当前,韦寨镇积极行动,通过科学调度引调水源、完善灌溉设施等举措,全面开展抗旱保墒工作。在韦寨镇马庄村,两台大型水泵正开足马力运转,箭杆河的水源源不断注入彭北沟。
韦寨镇韦寨社区党支部书记秦晓亮:“我们调水工作已经持续3天了,目前沟塘水位上升有1.5米左右,预计补水24万立方米,可满足沿线4个行政村约3000亩农田的抗旱用水需求。”
韦寨镇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包片排查抢修高标准农田机井,出台奖补政策鼓励村民新打机井,提升机井覆盖面;出动机械疏通河道,确保河流畅通。
韦寨镇韦寨社区居民韦少民:“今年天气特别旱,两边沟里都没水了,井离得也远,前几天村里和镇里把水调了过来,这几天抗旱很方便。”
韦寨镇副镇长庄严哲:“我们从七月中旬开展抗旱工作,到目前第一轮抗旱全面结束,正在进行二轮抗旱。下一步,我们韦寨镇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继续摸排抗旱面临的困难和群众诉求,进一步完善灌溉设施、强化组织保障等举措,全力保障全镇6万多亩农田灌溉需求。”
宋集镇
固定喷灌送“甘霖” 节水高效护秋粮
有关部门加强协调,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依托精准灌溉系统科学抗旱保苗。
宋集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韩俊岭:“这种喷灌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节水高效、喷洒均匀,能精准满足作物需水,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
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柳西玉:“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面对持续干旱,我们因苗施策、灵活管理,指导农户抓抗旱护秋粮、抓田管促壮苗,确保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鲖城镇
精准滴灌除旱情” 水肥一体增效能
同样的高效节水场景出现在鲖城镇王大庄村的玉米地,贴片式的滴管将水份精准送达玉米根部,相较于传统灌溉模式节水40%以上。
鲖城镇王大庄村种粮大户赵同义:“今年水肥一体机给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往年咱浇水都是漫灌,水肥利用率达不到50%,现在通过水肥一体机喷灌带直接输送到根部,利用率可以达到80%,对今年的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玉米进入授粉期,正是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全县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水肥一体化设施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奔赴一线,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抗旱指导。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抗旱方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和经济作物管理站站长卢飞义 :“现在玉米正处于关键的生长时期,一定要注意合理浇水,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灌溉,以免损伤根系。目前我们2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行政村,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落细抗旱浇灌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帮助农民科学节水、精准抗旱,保证粮食安全。”
邢塘街道
滴灌润土稳墒情 水肥协同促增产
邢塘街道于老社区种粮大户张韶龙:“今年种植了300多亩的玉米,基本都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系统,目前来看,这个抗旱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产量增加个20%应该没问题。”
长官镇
党员先锋齐上阵 精准帮扶暖民心
长官镇蕴华社区居民李秀英:“年龄大了,没本事干重活了,看人家浇水,我们也着急。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一切都帮我安排好了,也不用我管,不用我问,抽水、浇地,都给我安排好了,心里石头也放下来了,收成也有点保证了。”
长官镇蕴华社区党委书记韦建全:“抗旱期间,我们依托党员先锋队,结合‘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对困难家庭进行‘一对一’、‘组合式’帮扶,精准对接帮助困难群众引水抗旱,积极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助力秋粮稳产增产。”
供电公司
电力“绿通”秒响应 “电到水到”润良田
当前,供电公司开通抗旱用电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加强应急维修服务,保障抗旱用电。在杨桥镇一种植基地,近千亩玉米长势旺盛。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供电公司员工对农灌台区、机井线路进行全面排查,确保隐患不过夜、抢修不停歇,全力保障“电到水到”。
杨桥镇种粮大户陈金:“在抗旱阶段,我们依赖用电程度非常高,中间有一些小问题,我们一打电话,服务维修人员立即上门,我们对于供电公司的服务非常满意。”
在供电公司杨桥中心供电所营业厅,工作人员指导用户通过“网上国网”APP进行线上业务办理,压缩办电流程,为抗旱增容、临时用电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服务。同时,企业组织12个中心供电所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以高效电力服务为抗旱保收保驾护航。
来源:临泉发布
实习编辑:孟帅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