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身边事] 《粮护家国岁安长》
🌾当第45个世界粮食日的暖意漫过街巷,当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气息裹着稻香飘向田间,“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这八字箴言,早已跳出标语的框架,成为藏在谷粒间的嘱托,落在每个人肩头的担当。
🌱你或许未曾亲见,春日田埂上农人的身影:弯腰插秧时裤脚沾满泥水,晨光裹着露珠落在秧苗上,他们手捏青苗精准栽种,这便是“春种一粒粟”的开端,藏着“人勤地不懒”的质朴。此刻的每一株秧苗,都是破土而生的希望,印证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也让“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的古训有了鲜活注脚。
🌞你或许未曾细知,夏日骄阳下的劳作图景:收割机在麦田里轰鸣穿梭,金黄麦穗在热风里颔首,农人顶着烈日捡拾遗落的麦粒,额间汗水滴入土壤,晕开小小的湿痕。这是“夏耘汗沾衣”的坚守,践行着“三夏大忙,秀穗灌浆”的农时,也呼应着袁隆平院士“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期许——每一粒麦子,都裹着一整个季节的辛劳,承载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毛泽东)的底气。
🍚你或许未曾深想,一碗热饭背后的漫长旅程:从播种时的悉心选种,到灌溉时的精准控量,从施肥时的科学配比,到收割时的颗粒归仓,再到晾晒、加工后的颗粒分明,这中间藏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也藏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朱柏庐《朱子家训》)的警示。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却不能忘了祖辈“饥不择食”的过往,食堂里剩下的半份菜、餐桌上没吃完的一碗饭,看似“微不足道”,可千万人的浪费叠加,便会酿成“暴殄天物”的遗憾,辜负了土地的馈赠与农人的付出。
🛡️粮食安全从不是遥远的议题,而是融入日常的责任。它藏在我们盛饭时“少打一点,不够再添”的自觉里,藏在餐后“光盘行动,不剩残渣”的坚持里,藏在教育孩子“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叮嘱里。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守护粮食安全,便是守护“仓廪实、天下安”的根基。无论是学校食堂、家庭餐桌,还是外出饭馆,多一份节约意识,便多一份对粮食的敬畏,多一份对家国的担当,这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生动体现。
🌾此刻,当我们端起饭碗,不妨凝视碗中颗粒,回想它们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让爱粮惜粮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融入三餐四季的习惯;让反对浪费不再是“空口白话”,而是刻进日常言行的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粮食安全的守护者,每一次“光盘”都是对农人辛劳的致敬,每一份节约都是对家国未来的守护。
✍️文字编辑/辰安
📷图片/墨仕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