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 烟与酒,世俗里形影不离的“铁哥们”
烟与酒,像是俗世里一对拆不散的“铁哥们”,总在人情往来中成双出现。然而有趣的是,酒常被赋予诗情与豪气,烟却往往背负着争议与排斥——它们虽常携手共进,境遇却大不相同。
酒,自古浸润于文化血脉之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饮尽,是离别的不舍与牵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醉方休,是性情的释放与张扬。酒能寄情,亦可载道。然而酒杯之中,亦不乏暗藏玄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谈笑间削去大将权势;君王赐下毒酒,玉液转眼成穿肠利器。而今酒桌之上,既要“酒逢知己千杯少”,又恐酒后失言、失态、失健康。于是饮酒之妙,在于分寸——微醺最宜,醉则生乱。与其在喧闹中勉强推杯,不如静夜独酌,或与三五知己小饮闲谈,方得酒中真趣。
相比之下,烟之境地,更为复杂。自明万历年间烟草传入中国,至今不过四百多年,却已扎根风俗深处。科学早已明言“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之上印着直白冷峻的提醒。历史上,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把烈火燃起民族气节;现实中,敬烟奉烟,却仍是人情交往中难以回避的礼节。这其中矛盾耐人寻味:有人吸烟成瘾,不吸则心神不宁;有人吸烟为显身份,以为吞吐之间有派头;更有求人办事,不得不怀揣名烟,以烟为媒,打通关系。红白喜事,宾客登门,递上一支烟,已成约定俗成的仪式。
其实,抽烟纯属个人习惯,本不必上纲上线。不吸烟者无须对烟民指手画脚,吸烟者也当自觉,勿使旁人被动吸入。最不可取的,是那以烟标榜身价的心态——抽贵烟的不必得意,抽寻常烟的也无须自卑。烟终究是烟,不是身份的尺码,更非饱腹的粮食。
细细想来,烟酒本是无情之物,却在人情的浸染下,承载了太多意义。李白饮酒诗百篇,是酒助才情;庸人酗酒生事端,是酒乱心性。伟人抽烟运筹帷幄,烟鬼抽烟病痛缠身——物无善恶,过则成灾。
人生在世,若能以理性喝酒,以克制抽烟,在情谊与健康之间寻得平衡,在世俗与自我之间守住从容,或许才是与“烟与酒”相处的最好方式。烟就是烟,酒就是酒,不必赋予太多沉重。懂得在浅酌慢吸之间把握分寸,便是人间清醒。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