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社区思政故事会”来啦!群众妥妥占据舞台“C位”
“我爱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之前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担心我嫁过去吃苦受罪。但我就是看上了他踏实肯干、孝老爱亲的品质,现在我们结婚了,虽然没有彩礼,可生活非常幸福。”近日,阜阳市颍州区颍西街道振兴社区举办“社区思政故事会”,居民孙文凭讲述了她与爱人刘森的爱情故事。
孙文凭和刘森以“零彩礼”践行移风易俗,打破传统婚嫁观念桎梏,用行动诠释“真心相守”的爱情观,感动了现场群众。
“思政课”不好上,这是很多人的感受。如何上好上活“思政课”,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呢?“这就要求‘思政课’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在有理论高度的同时,还要有情感温度,这样才能说到群众心坎上去。”颍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艳丽说。
(资料图)
阜阳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群众站在舞台“C位”,通过将话语权交给群众、用真实故事替代理论说教,用群众身边的“小故事”讲好人生“大道理”,破解思政课“深了听不懂,浅了乏味”的困境,上好“皖美思政课”。
在当天振兴社区的“社区思政故事会”上,有家长提出“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不知道如何进行鼓励”,全国自强模范季思波、省劳动模范刘影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创业经历。季思波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刘影在底层打拼顽强崛起,他们直面挫折、永不言弃,无论起点高低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季思波和刘影的感人故事,鼓励高考学子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一例胜千言’。给孩子们说再多的大道理,不如两位榜样现身说法有效。‘社区思政故事会’不讲大道理,但句句在理,让人能听进心里去,效果非常好。”家长满意地说。
阜阳市还将“社区思政故事会”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场景中,把思政课堂从社区延伸到田间地头,变“单向输出”为“互动传播”,不断丰富拓展思政课形式的内涵。
午收后,当地县区纷纷将思政课堂搬到农田里,让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成为课堂主角,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政策与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送理论、送政策、送法律、送健康、送技术”服务,宣传秋季作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让理论政策与农技指导精准“滴灌”,受到群众欢迎。
群众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思政课”就开到哪里。小广场、小公园、小长廊、小凉亭、小戏台等都是“社区思政故事会”的活动舞台,居民在这里聚起来、坐下来、讲出来,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无形中增进了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目前,阜阳市已经开展“社区思政故事会”活动1200多场次、受众约35万人次,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400多件。
阜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思政故事会”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泥土气、人情味和烟火气,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文件语”翻译成“家常话”,让群众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从“局外人”变成“剧中人”,点燃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大家“想听、愿听、爱听”的精神大餐。
来源:安徽日报
实习编辑:方文静、吕淑姣